劳模风采:从采煤工到全国劳模
供电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多数申请屋顶并网的个人用户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申请并网的容量在5千瓦左右已经绰绰有余。
相反,如果一个微电网的建设不能够给电网的运行带来好处,如果仍然和普通的可再生能源电站一样对电网有诸多技术要求,那这就违背了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初衷。微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单元也应遵循这个规则,其实在批发市场中,微电网就是一个售电公司/大用户的角色,其市场化发展宜符合《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全电量参与市场的文件精神。
微电网是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产物,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3、需处理好微电网和局域电网的发展关系微电网的特点很多,但不能简单以自治或者自我平衡作为判断微电网的标准。因此,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去设计市场机制和发展模式。基于此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解决技术缺陷,例如增加新能源电站侧的储能设施;二是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机制,特别是辅助服务市场。前不久《山西省铝循环产业园区局域电网运营试点方案》就给出了局域电网的发展模式。
因此,这样的微电网就遵循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有了市场需求,才去建设微电网。当然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不计成本的大规模扩建电网容量,但这个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并网发电的大概是214万千瓦,在建的有309万千瓦。
我相信全国很快会掀起建设村级电站的热潮。他强调指出:光伏扶贫是政策性很强的产业扶贫方式,前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出了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时纠偏、不断完善。试点的总体情况还不错,一方面老百姓能够把贫困地区的光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形式利用起来,清洁环保、收益稳定;另一方面地方又能够发展新能源,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您怎么看?许健民:第一,村级电站的主体过去没有明确,产权到底归谁?现在我们明确村级电站产权一定归村,属于村里的集体资产。
集中式电站适宜在土地资源宽裕的地区建设,但上述地区往往存在电网网架薄弱、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户用系统,很多贫困户的屋顶比较简陋、承重不够,存在安全问题;另外,户用系统比较分散,维护比较困难。
那么,光伏扶贫今后将转到怎样的发展路径上来呢?记者:从全国来看,光伏扶贫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目前的总体情况如何?许健民:从2014年开始,有些光照资源比较好的贫困地区就开始探索把光伏发电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收益分配上。比如,可以把一个县的村级扶贫电站打包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来认捐,就像当年认捐爱心学校一样。会前一天,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许健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对分配过程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既能让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正,也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我们希望每个村都有一个小银行,太阳一出来,贫困群众就有期盼。在实践中,我们对不同建设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权衡比较。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
对于社会捐赠方式,我们可以搞创新。我们常说扶贫要扶志,这个志既是志向的志,也是智力的智,更重要的还是心智,让他们把村里的事变成自己的事
我们希望每个村都有一个小银行,太阳一出来,贫困群众就有期盼。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
记者:为什么要主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许健民:第一,村级电站占地小,投资少。如果让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做,第一存在利益分配问题,第二确实有融资困难的问题。我们现在就转换一种方式,尽量用财政资金,实在不行,就在县里成立国有投资公司,以此为建设主体,除了资本金再贷一部分款,可以动员国有大型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开行、农发行介入,这件事统一起来就比较好办了。对分配过程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既能让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正,也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目前,并网发电的大概是214万千瓦,在建的有309万千瓦。记者:据我们了解,企业建光伏扶贫电站在前期已经遇到贷不了款的问题了。
5月26日,全国光伏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湖北宜昌召开。那么,光伏扶贫今后将转到怎样的发展路径上来呢?记者:从全国来看,光伏扶贫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目前的总体情况如何?许健民:从2014年开始,有些光照资源比较好的贫困地区就开始探索把光伏发电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2015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就在全国6个省(区)30个县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我相信全国很快会掀起建设村级电站的热潮。
对于社会捐赠方式,我们可以搞创新。记者:光伏扶贫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筹措问题。
主要的考虑是贷款后发电收益首先要用来还贷,扶贫效果会打折扣。对于户用系统,很多贫困户的屋顶比较简陋、承重不够,存在安全问题;另外,户用系统比较分散,维护比较困难。我们常说扶贫要扶志,这个志既是志向的志,也是智力的智,更重要的还是心智,让他们把村里的事变成自己的事。会前一天,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许健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您怎么看?许健民:第一,村级电站的主体过去没有明确,产权到底归谁?现在我们明确村级电站产权一定归村,属于村里的集体资产。第二,村级电站能解决村集体没有收入,也就是空壳村的问题。
集中式电站一般由企业和政府合资建设,很大部分收益归了企业,贫困户受益比例比较低。在主推村级电站过程中,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许健民:由于村级电站的投资不是特别大,我们鼓励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东西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和社会捐赠方式来建电站,尽量少用贷款。
在实践中,我们对不同建设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权衡比较。村集体有了收入,就能增强村委会、党支部在贫困群众中的威信。
在试点阶段,我们探索了四种形式,分别是户用系统、集中式电站、村级电站以及光伏大棚。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以村级电站为主推方式,为顺利完成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我们计划今年把全国村级电站的指标一次性下达完毕。比如,可以把一个县的村级扶贫电站打包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来认捐,就像当年认捐爱心学校一样。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收益分配上。
比如,可以在村里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奖励先进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钱分了。他强调指出:光伏扶贫是政策性很强的产业扶贫方式,前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出了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时纠偏、不断完善。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定将村级电站作为光伏扶贫的主推形式。第二,企业想拿发电收益做抵押来贷款,但很多银行考虑发电收益不行,变相的要让地方政府做担保,这个担保肯定是存在一些障碍的。
同时,我们要求村集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商讨发电收益分配问题。前期各地制定、上报村级光伏扶贫规划,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国家能源局审核后将下达规模指标。